述评:危险的“荣耀” 危险的复活
述评:危险的“荣耀”危险的复活——写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
新华社东京7月24日电(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)1894年7月25日,欧博官网日本为实现其侵占朝鲜和中国的野心,偷袭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的清朝军舰,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。
120年后的今天,在日本靖国神社拜殿前,赫然矗立着两座记录日本从甲午战争、日俄战争到全面侵华战争“武功”的石灯笼。在日本右翼分子心中,这两座石灯笼是昔日“荣耀”的象征;而在爱好和平的世人眼中,这是记录罪恶历史的耻辱柱。
“明治神话”的背后
在日本近现代史上,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,被称为“明治神话”。但“明治神话”并不限于废藩置县、置产兴业、文明开化,也包括在“富国强兵”“脱亚入欧”口号下发动的两场战争——甲午战争、日俄战争。
甲午战争作为日本近代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对外战争,欧博其结果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日本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——日本由此走向军国主义。
在一本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,甲午战争与10年后的日俄战争被描述为日本在“威胁”与“存亡”之际被迫作出的反应。而事实是,日本借两场战争占领中国台湾、吞并朝鲜,在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站稳脚跟,并利用马关赔款、辛丑赔款等战争“红利”整饬军备,伺机进一步染指中国领土。
另一方面,甲午战争的结果,让通过明治维新崛起的日本误以为,战争和侵略可以带来富强,也令日本社会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,欧博娱乐从统治阶层,到知识分子,甚至是普通百姓,普遍产生了日本作为列强的所谓“大国意识”。急剧膨胀的优越感,为军国主义思想的疯狂滋长埋下隐患。
危险的“荣耀”
甲午一战,让日本在以邻为壑、穷兵黩武的道路上狂奔,最终给中国和亚太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,留下了至今难以弥合的伤口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合力打击下,1945年9月,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,欧博allbet宣告了军国扩张史的末路。
然而战败后,日本社会对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基本没有反思。上世纪60年代,二战伤痕尚未愈合,日本人司马辽太郎一部以甲午战争、日俄战争为时代背景创作的小说《坂上之云》,再次将“明治神话”捧上了巅峰。
在书中,司马辽太郎竭尽所能美化和歪曲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性质,称日本“被迫”发动甲午战争,还称日俄战争是自卫战争,甚至大言不惭地告诉读者:“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的10年间,日本民族创造了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的奇迹。”对于这样的“创作”,日本历史教科书专家高井弘之就指出,《坂上之云》反映的价值观非常片面。
然而,就是这样一本观点片面的小说,却成为许多日本政要、商界领袖、学者论客的案头书,也成为普通读者津津乐道的社交谈资,累计售出超过1800万套。2009年,日本NHK电视台还将《坂上之云》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,在日本社会再次掀起追怀明治时代“荣耀”的热潮。
“明治神话”也好,“明治奇迹”也罢,以《坂上之云》为代表的“明治史观”是对战前日本“神国史观”和“皇国史观”的延续,也开启了战后日本右翼为历史翻案的所谓“大东亚战争史观”“靖国史观”。
更加令人忧心的是,这一危险的“荣耀”基因至今深植日本社会,一遇到合适的土壤环境便会蠢蠢欲动,再度繁殖。不久前,赞美二战“神风”特攻队员的畅销书和同名电影《永远的零》风靡一时,便是明证。
危险的复活
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,“明治神话”在日本进一步抬头。特别是安倍在推行其军事、外交政策时,经常喊出“危急存亡”“安全严峻”“保护盟友”“积极和平”等口号,让人们想起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统治集团惯用的术语。
1894年,明治天皇在对清朝的宣战诏书中,就赫然打着“和平”的幌子;在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中,也是到处可见“和平”字眼,这恐怕绝非巧合。而安倍政权将“安倍经济学”视为“富国强兵”的工具,捡起的还是明治时代的旧梦。
甚至在煽动民意和引导舆论方面,一些做法也与120年前似曾相识:右翼势力和一些媒体煽动“厌华憎韩”风潮,安倍当局则别有用心、不断释放误导和恶化民众情绪的信息,并在国际场合歪曲事实,大打舆论攻势。
一位对战争有悔悟的老兵冲松信夫,不久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,安倍上台后提出“夺回日本”的口号,其语境中的“理想日本”“美丽日本”恰恰是明治时代的日本。日本人至今仍把明治维新当成日本近代史上的成功典范教育后代,却鲜少认识到其中潜藏的军国主义危险。
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在甲午战争120年后的今天,宣扬侵略战争历史的两座石灯笼提醒着人们,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世界和日本带来的巨大灾难。在右翼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安倍政权,如果继续一意孤行,陶醉于危险的“荣耀”,日本就有可能重蹈覆辙,给地区和平稳定造成危害。世人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。
责任编辑: 吕佳
相关链接